近日,我院農學班同學圓滿完成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教學實訓任務。本次實訓以強化實踐能力、培養三農情懷為目标,通過系統化的田間實操與實驗室訓練,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無縫銜接。同學們以大地為課堂,以實踐為教材,在躬耕勞作中深化專業認知,在團隊協作中錘煉農科精神,用青春汗水澆灌出豐碩的實踐成果。
農學1221班本次實習的單位一共有五個,分别是無錫哈勃生物種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江蘇省農科院、江蘇省植物生長調節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江蘇天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。
在無錫哈勃的實訓中,同學們系統學習植物組織培養核心技術。從培養基配制到花藥離體培養,從種胚誘導轉化到無菌操作規範,學生們在現代化組培實驗室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。特别在超淨工作台操作環節,同學們的規範操作率獲得指導老師的高度評價,展現出紮實的實驗技能和嚴謹的科學态度。

省農科院實訓團隊深入小麥育種科研一線,完整參與了從病毒接種、人工授粉到數據采集的全流程實踐。不僅學習了小麥病害傳播機制研究的基礎技術,還深化了對植物病理學理論與田間遺傳規律的理解。這種"實驗室+田間"的複合型訓練模式,使同學們對作物病害防控和遺傳育種有了更立體的認知。


在省植物生長調節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同學們圍繞小麥生長發育開展系統性實踐研究。通過田間觀測與盆栽實驗,掌握了小麥生殖生長階段的形态特征變化規律,規範執行了植株采樣和幹物質積累測定等關鍵技術環節。借助便攜式光合儀和SPAD葉綠素儀等專業設備,将光合作用理論轉化為實際檢測能力。同學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小麥全生育期管理的認知,提升了科研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水平,為未來農業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。



在江蘇天保農業有限公司的實習實踐中,同學們重點開展了種子發芽率的科學檢測工作。通過科學抽樣法選取健康種子樣本,嚴格按照标準流程操作,建立溫度-濕度-光照三因素對照實驗,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标準檢測方法,更培養了嚴謹的質量控制意識。



淮安農科院的實訓分為小麥和玉米兩大方向。小麥一組全程參與小麥雜交育種流程,包括雄性不育株剪穗、去雄、套袋、授粉及赤黴菌接種等關鍵環節。小麥二組重點開展小麥去雄及遺傳性狀調查,精準掌握雄蕊識别、去雄時機及株高、穗長等數據測量方法。玉米組通過種植實踐,掌握了玉米田間管理技術,深刻體會到農業生産的艱辛與重要性。這種沉浸式實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。

農學1221班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訓圓滿收官,交出了一份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精彩答卷。在田間地頭與實驗室的穿梭中,同學們将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,用雙手丈量農業科研的深度與廣度。實踐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見證着同學們的成長與蛻變,相信這段融合知識與汗水、理論與實踐的特殊經曆,必将成為同學們未來服務三農、振興鄉村的力量源泉。